上个世纪七十年代,为了响应国家号召,中国的厦门进行了填海造陆。随着时间推移与工业发展,类似滩涂的能展现自然潮涨潮落变化的地带逐渐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明确的人工边界。
白鹭作为厦门的市鸟,自古便在这个海岛上繁衍生息,它们常聚集于岛西侧——曾经是海湾,现在被称作筼筜湖。在近几十年内它们的栖息场地被挤压,原本的捕食活动区被严格控制在特定区域里,它们在筼筜湖中的状态变得十分僵硬。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滩涂生态和白鹭行为,从白鹭角度重新构建还原场地,人类以低的姿态,在潮涨潮落中与白鹭交替占有场地。
对白鹭的生活习性及繁殖捕食行为进行调研之后,我们以捕食为切入点。为了让白鹭回归,我们希望从研究生物的食物链开始,通过文献对筼筜湖中的生物分布、潮间带、优势种、活跃的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,总结出优势种群最适合生存的因素,包含有对应特定的营养盐、水位、阳光,建构空间原型。
选取场地变化最丰富的河岸制作实体模型,根据GIS分析剖面,同时也对营养盐的浓度和水位变化进行了模拟和分析,观察它每个阶段的淹没位置、营养盐聚集区域。福建的石头资源丰富,把石材质和生物特性相结合,进一步改进空间原型,根据实际场地进行微调,每一种对应特定生物与水域。
为了让白鹭,在潮水涨起来时可以更好地落脚停留,我们把部分石质进行了隆起,形成了拱的形态。拱形是一个能很好和自然融合的形态,在水上涨,淹没场地时,它是海洋生物生活的基床、白鹭的驻足点,当潮水退去,白鹭飞走,人可以进入场地观察到拱的内外表面上 留下的生物聚居的痕迹。在材料上,我们采用了很多可降解的自然材料,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,逐渐被侵蚀,最终真正还给自然。